化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
主任:叶·阿·古季林 院士
执行主任:阿·维·加尔舍夫、李树奎
按照学校董事会的决议,学校将建设若干个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国际化科学研究中心,组建高水平的中俄联合国际化科研团队,开展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其中化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是拟建设的科学中心之一。
化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始建于2022年,建设经费总投入超2亿元人民币,得到广东省重点学科建设“冲、补、强”建设计划和深圳市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的支持。

科研中心所在的1号实验楼
化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下设若干子中心,支撑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建设。中心将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与分层次的高端人才培养相结合,产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和国际化的高水平人才,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中俄两国的战略合作。主要子中心包括:
1.先进结构材料研究中心
以先进结构材料研发中的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问题为核心内容,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涵盖粉末冶金注射成型技术、核电关键材料、钛合金及其他低密度材料、复合材料等。研究成果获得转化应用,相关技术在多个著名厂家的手机、手表等产品上应用。作为广东省化学与材料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一部分,本中心还支撑本科教学和分层次的人才培养工作。
2.应用纳米光子学研究中心
以纳米光子学作为核心科学内容,面向高端显示技术、太阳能发电技术、生物医药示踪技术对先进光学材料的需求,研制量子点调控LED材料(QLED)、太阳能、聚集诱导发光材料(AIE)及其工程应用技术。同时,作为广东省化学与材料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一部分,可为本科生提供实践类课程和接收学生参与科研创新实践活动,支撑了人才培养工作。该平台的建设早期得到深圳市科技创新局的立项支持。

3.新型电池材料研发中心
面向深圳市“20+8”产业发展规划对绿色能源材料的需求,重点开展3方面的科学研究,包括:(1)新体系电池材料研发,涵盖铝离子电池材料与器件、钠离子电池材料与器件、锌离子电池材料与器件、新型纳米材料;(2)全固态电池材料研发,涵盖固态电解质、高比容量正负极材料与技术、理论模拟计算及离子传输机理研究、干法技术与全固态电池工艺、电池热失控机制与安全技术;(3)氢(氨)燃料动力电池研发,涵盖高效催化剂材料、氢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电堆工艺技术、电解水制氢、固态储氢材料。相关研究成果获批国家及国际专利,已实施专利成果转化。本中心广泛接收本科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依托本平台学生参加国际级别的科技竞赛并获得奖项。



4.特种功能材料研发中心
瞄准工程领域对特种功能材料的需求,开展高性能磁性材料、电磁流变类软物质材料、阻尼减震超点阵材料、特殊用途点阵结构智能制造技术、先进互连与异质集成技术、功能性碳纳米材料、多功能智能材料的研究,服务电磁动力驱动、医疗器械、声学降噪、岛礁建设、电子封装等领域的技术需求。相关成果已获得应用,代表性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



5.化学分析与结构表征研究中心
集成中俄联合教学科研团队在分析化学、材料微结构表征、纳米材料研发、智能传感技术及应用等领域的国际领先优势,以化学定量分析技术、材料微结构表征技术为核心内容,服务系列新材料的研发和工程应用。中心拥有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先进仪器设备,可为材料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测试技术支持。
中心下设学术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依托材料科学系进行建设和日常管理,对外开放,中心服务材料科学系、化学系、生物系等多部门的师生在科研和教学方面的需求,与国际、国内的企事业单位具有广泛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