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至15日,2025“一带一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材料专题会议在深圳圆满落幕。此次会议由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主办,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材料科学系、绿色储能材料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中俄纳米结构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核电安全技术与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协办。会议分阶段先后在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交会)现场和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校内举办。活动汇聚海内外材料领域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高校师生100余人,以“科技赋能产业融合,共创未来”为主题,围绕前沿技术突破与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展开交流,为“一带一路”科技协同发展注入新活力。
高交会专场:前沿主旨报告锚定核心赛道
11月14日下午,首场会议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高交会现场开启,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材料科学系中方系主任李树奎教授主持会议。6场高质量的主旨报告聚焦材料科学关键领域,覆盖新能源、低空经济、航空、生物医学等产业核心赛道,为参会者提供了一场研讨技术前沿与应用前景的盛会。
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温兆银以《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材料》为题,深入解析固态电池材料性能优化路径与产业化落地关键突破;内蒙古工业大学校长、教授宝音贺西,在《从草原到云端:内蒙古低空经济发展的基础优势、实践探索与未来产业图景》报告中,阐述了新材料技术对低空经济装备轻量化、高性能升级的支撑作用;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型号副总师、研究员李钢围绕《中小航空发动机先进材料应用与发展》,分享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复合材料等关键结构材料的研发成果与工程应用案例;深圳大学教授张晗以《黑磷生物医学:从肿瘤治疗到生物传感》为题,向在场观众介绍黑磷材料在精准给药、肿瘤光热治疗及生物分子检测领域的技术创新;香港理工大学讲座教授王立秋,在《微流控智能软制造》报告中,讲解微流控技术在柔性电子材料、生物医用微器件制造中的创新应用模式;英国拉夫堡大学教授朱斌则以《下一代燃料电池》为题,展望燃料电池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等关键材料的技术迭代方向与产业化前景。










深北莫会场:细分领域研讨深化技术交流
11月15日,会议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设置主会场与微流控分会场,通过“线下研讨+线上直播”形式,围绕材料细分领域开展深度交流,进一步推动技术碰撞与合作对接。
聚焦核心材料技术,赋能产业升级需求
深北莫主会场在图书馆一层报告厅举行,来自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多国专家围绕光伏材料、特种合金、电池催化、核电材料等重点方向共同分享研究成果,助力产业技术升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涛教授在《锑基新型光伏材料与器件》报告中详细阐释了锑基材料在提高光伏转换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方面的技术突破;俄罗斯Active nano LLC. 公司CEO G.G Chernik女士以《High-energy milling in planetary mills of high accelerations》为题,分享高加速度行星球磨技术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进展;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二研究所科技带头人徐永东研究员,介绍《特种车辆用钛合金低成本化技术研究进展》,探讨钛合金材料在特种装备领域的规模化应用路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长聘副教授吕伟团队、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贺川副教授等专家,分别围绕锂电池催化技术、高焓反应驱动熔蚀射流应用等主题展开分享;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鼓腾飞、高级工程师李家康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高级工程师熊志亮等,聚焦核压力容器用钢焊材、核电站超声检测、水下激光焊接修复等核电材料技术,分享了工程应用经验与创新成果。











深耕前沿技术,助力生物医学创新
微流控分会场在学校主楼1306会议室举行。报告聚焦微流控技术在生物医学、环境检测、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应用,汇聚了多所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水玲玲以《微流控限域组装结构材料与应用》为题,分享了限域组装技术在功能材料制备中的创新应用;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张帅龙在题为《基于数字光流控的生物微纳操作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转化》的分享中,讲解了数字光流控技术在生物样本处理中的产业化潜力;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张霖明带来了题为《Microfluidic Production and Encapsulation of NADH for Anti-Aging Applications》的报告,展现了微流控技术在抗衰老活性物质制备中的应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研究员刘大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团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助理教授蒋成等专家,分别围绕液滴数字化病原诊断、高通量核酸提取微流控系统、细胞迁移表型检测芯片等主题,分享了技术研发与应用进展;深圳达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经理周洪波在《液滴微流控高通量技术——从微生物发现到筛选》主题分享中,展现了微流控技术在工业微生物研发中的实践价值。







为期两天的会议作为西丽湖论坛重要配套活动,实现了“技术协同、产研对接、国际联动”三大核心价值,取得显著成效:在技术协同深化方面,中外专家的分享围绕固态电池、航空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微流控技术等前沿方向,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为技术研发突破与产业化应用提供关键参考,推动跨学科联合攻关;在产研对接落地方面,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通过会议搭建的交流平台,达成多项联合研发、成果转化初步意向,涉及光伏材料、核电装备、生物检测等领域;在国际联动方面,会议邀请俄罗斯、英国、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家深度参与,围绕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合作展开深入探讨,为后续开展国际合作奠定坚实基础;在区域服务方面,会议聚焦绿色能源、低空经济配套、核电材料、生物医学等方向,高度契合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布局,未来将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与人才保障。
随着会议落幕,未来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将建立参会代表长效沟通机制,持续跟踪合作意向进展,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化与海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合作,搭建材料领域常态化交流平台,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产学研用领域的深度融合,为全球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方案”与“国际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