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系成立于2020年,建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与工程、信息安全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与电子工程、基础科学与工程5个学科团队,支撑并建设电子与计算机工程、智能感知工程、人工智能三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810名。现有专业教师65人,均毕业于海内外高水平大学,其中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两院院士、加拿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级人才3人,省级人才2人,市(区)人才16人。在科研方面,教师们承担了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项目50多项。学校建立了前沿交叉技术研究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拥有广东省智能感知与计算重点实验室、粤港澳情感智能与普适计算联合实验室,以及智能无人系统实验室、集群智能国际创新实验室,这些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科研资源、充分的创新实践条件,强力地支撑了工程系的学科建设和专业教育。工程系建有电子与信息技术创新实验室、大学物理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计算机教学实验室等。与中电集团、腾讯云、深开鸿、海康威视等多家知名企业联合建立实习实践人才培养基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致力于塑造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深厚人文修养的人才,遵守法律法规,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拥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不断探索的能力。毕业生应具备宽广的知识、敏锐的分析能力,能够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对复杂科学和工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实现措施。在课程设置方面,瞄准国际学科前沿,突出中外融合,立足于新工科背景,实行学科交叉,重视数理基础课程,强调课程实践,提供丰富的学科竞赛和实践训练机会,以引导学生提高工程项目执行力,并支持鼓励技术创业。在教学模式方面,实施基础课程小规模制,提倡讨论式教学,充分发挥校内外导师的作用,开展学生培育工作。此外,提供世界一流高校访学机会,以培养既有国际视野又有爱国精神的国际型人才。
培养特色
本专业的培养依托北理工的强势工科和莫斯科大学雄厚的基础教学,使学生享用两校的一流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重点实验室和高水平教师的优质资源。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学生必修俄语和英语,优秀学生将赴北京理工大学交流学习1-2个学期(限单学籍专业),学生可参加由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莫斯科大学组织的对外交流及访学项目。
(一)课程设置:瞄准国际学科前沿,突出中外融合,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对标莫斯科大学的培养计划,专业课和实践课对标北理工的培养方案,立足新工科背景,践行学科交叉,重视数理基础课程,强化课程实践,分方向设置综合实践课程及毕业设计。
(二)教学模式: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实行小规模制,专业课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方式,充分发挥校内外导师作用,提供世界一流高校访学机会,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三)创新实践:组织教师指导、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学科竞赛和综合性创新大赛,提高学生工程研发能力,支持学生技术创业。
(四)注重德育: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中,培养具有爱国精神的专业人才。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版权所有 - 粤ICP备16056390号 - 粤公网安备440307020025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