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注重围绕国家战略、地方需求,发挥学科优势,拓展科研领域,形成平台建设—项目拉动—成果产出的科学研究发展动态,
学院积极构建了三大核心科研平台,形成了坚实的研究支撑体系。深港融合发展研究中心聚焦于新时代“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深港协同治理及其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贡献,汇聚了以郭正林教授为带头人的跨学科团队,研究方向覆盖特区精神、港澳青年政治认同、科技创新政策等,并与香港智库建立合作,为政策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中俄(苏)关系史研究基地作为由国史学会、中国社科院俄欧亚所与学校三方共建的高层次平台,系统梳理中俄两党两国关系演变、教育文化交流与技术合作历史,致力于建设学术高地、数据库与高端智库,服务于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与社会化创新平台则立足深圳市先行示范区定位,通过大学、附属中小学联动,以“行走的思政课”、百年留苏档案展、跨学段教师协同教研等创新实践,探索思政教育从校园到社会的有效路径,旨在形成可推广的一体化育人“深圳经验”。
在科研项目方面,学院展现了承担高层次课题的强劲实力。研究团队成功立项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在内的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研究方向紧密契合平台定位,主持了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共同体与科技产业协同治理研究、近代广东煤炭供应问题研究、港澳青年国家认同等系列研究等国家级课题。此外,学院还承担了深圳市社科项目及服务地方的横向课题,如“中国式现代化的龙岗实践”“粤湘红色通道”研究等,体现了理论研究与区域发展实践的深度融合。
在平台建设和项目研究的拉动下,学院教师在《港澳研究》《紫荆论坛》《光明日报》《深圳特区报》等核心期刊和权威媒体上发表了系列学术论文与理论文章,深度探讨了特别行政区治理、深港文化融合、改革开放史、科技创新生态等前沿议题。多篇咨询报告被内参采纳,彰显了智库影响力。同时,研究团队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出版和参与撰写了《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等权威报告,并依托品牌学术活动“深港融合发展学术研讨会”汇聚学界智慧,持续扩大学术影响力。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已初步形成以深港融合、中俄关系、思政教育创新为三大支柱,基础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并重,学术探索与资政育人协同的科研体系。今后将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需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的研究,形成进一步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成果。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版权所有 - 粤ICP备16056390号 - 粤公网安备4403070200252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