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八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名单揭晓,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在此次赛事中斩获主体赛三等奖四项,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作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顶级赛事,“挑战杯”素有“青年科创奥林匹克”之称,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之一。本届竞赛以“青春新征程 科创向未来”为主题,吸引全省190余所高校数万件作品参赛,涵盖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及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竞赛类别,竞争激烈程度空前。
获奖作品一

作品名称:一种用于求解反问题的混合DeepONet-NTK框架
团队成员:方宇浩
指导老师:李春
作品类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作品简介:该项目针对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核心难题——反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混合DeepONet-NTK框架。该框架结合了DeepONet在算子学习方面的优势与NTK在改善训练动态和收敛性方面的潜力,旨在高效、准确地解决复杂反问题。项目通过在Navier-Stokes方程求解和图像重建等任务上的实验,验证了该框架的有效性、鲁棒性和快速收敛能力。
团队感言:非常荣幸能在本届“挑战杯”获奖。这份荣誉既是对我阶段性努力的认可,更凝聚着指导老师的心血与支持。从最初的灵感到最终的框架成型,我经历过代码报错时的焦虑,体会过数据偏差带来的困惑,但也收获了突破瓶颈时的喜悦。备赛过程中,从选题到模型验证的每个环节都充满挑战,虽然作品仍存在不足,但这段经历已然成为我成长的重要印记。路漫漫其修远兮,奖项既是鼓励也是鞭策,希望我能在后面的道路中越走越远。
获奖作品二

作品名称:穿梭在保障“缝隙”间:外卖与网约车与业者的社保之困与破局
团队成员:赵希宸、陆沁灵
指导老师:郭正林、袁晓江、于凤菊、董翊彤、赵飞龙
作品类别: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作品简介:该项目聚焦于新就业形态下外卖与网约车从业者的社会保障问题。团队通过深入调研,分析了当前从业者面临的社保覆盖率低、保障水平不足、劳动关系认定难等困境。项目创新性地提出了“三元博弈模型”和“社保脆弱性指数”进行量化分析,并设计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蜂巢保障系统”和动态定价模型等解决方案,旨在为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体系提供有益参考。
团队感言:很荣幸《外卖员与网约车司机的社保之困与破局》这一项目能够获得认可。这一奖项不仅是对我们努力的肯定,更让我们感受到社会各界对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深切关注。项目每一步的推进,都离不开导师们的悉心指导、成员们的协作攻坚,以及一线劳动者的真实反馈。未来,我们期待研究成果能为政策优化提供参考,助力新业态从业者摆脱“社保之困”,在数字经济浪潮中享有更公平、更有尊严的权益保障。这份荣誉是起点而非终点,我们将继续以行动传递温暖,为社会的包容与进步贡献绵薄之力。
获奖作品三

作品名称:IRIS 智能导盲机器人
团队成员:姜宇群、陈炜明、文蔚澄、童博奕、韩可心、陈天元、张芝慧、徐向昊、叶世雅萱、徐千皓
指导老师:胡希平、郑建波、杨帆
作品类别:科技发明制作类
作品简介:IRIS智能导盲机器人项目旨在为视力障碍人士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智能的出行辅助工具。该机器人集成了高精度传感器、SLAM技术、自然语言处理和LQR控制算法等,能够实现高稳定性的自主导航、精准的环境感知、障碍物规避以及与用户的情感交互。项目致力于通过科技力量,帮助视障人士更自信地融入社会。
团队感言:非常荣幸IRIS导盲机器人项目能获得省三等奖。这一成果源于团队对科技助残的初心——我们希望通过智能交互与自主导航技术,为视障人士提供更独立的出行体验。感谢胡希平、郑建波、杨帆三位老师的专业指导,也感谢组委会的认可。过去半年里,我们从传感器调试到场景测试,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与迭代。但每一次算法优化,每一处细节调整,都源于我们内心最朴素的愿望:让科技真正成为改善生活的力量。这个奖项是对我们初心的肯定,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未来,我们会继续优化IRIS的实用性,让创新真正服务于人。这份荣誉属于每一位为项目付出过的伙伴。
获奖作品四

作品名称:建筑物表观结构缺陷智能机检测方案
团队成员:熊旭东、刘小丫、胡明航、刘振男、孙菲阳、高麒、高熙童
指导老师:易圣辉、程俊业、蔡万清
作品类别:科技发明制作类
作品简介:该项目针对传统建筑物表观缺陷检测方法效率低、成本高、危险性大等痛点,研发了一套基于智能爬壁机器人和AI视觉识别技术的智能检测方案。该方案通过搭载高清摄像头的爬壁机器人近距离捕获建筑表面图像,再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裂缝、剥落、锈蚀等6种常见缺陷进行高精度、自动化的识别与量化分析。项目旨在为老旧建筑及基础设施的安全评估提供高效、安全的解决方案。
团队感言:我们团队荣获此次广东省挑战杯三等奖,内心充满喜悦与感恩!这份荣誉是对我们数百个日夜坚持探索的最好回馈。从最初被AI技术的无限可能所吸引,到最终完成“AI视觉智能检测系统”的研发,正是对技术创新的纯粹热爱,支撑我们攻克了无数个算法优化的深夜。
项目诞生于指导老师的引导和团队对建筑安全领域的持续关注。当发现传统人工巡检存在效率瓶颈时,团队立即投入技术攻关。通过夯实基础数据集、反复验证模型、持续迭代方案,最终实现了检测效率的显著提升。这份成绩单是整个团队对技术价值的执着信念。特别感谢易圣辉、程俊业、蔡万清三位指导老师和工程系老师的鼎力支持和积极引导探索,感谢学工部和学校为学生科技创新提供肥沃土壤。正是这种追求极致的精神传承,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创新,源于对问题的持续追问和对技术的长久热忱。致敬每一位坚持奋斗的深北莫人,让我们一起将技术理想照进现实。
一直以来,学校始终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搭建多元竞赛平台、组建专家指导团队、举办科创训练营、支持大创项目发展等系列举措,建设“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育人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科技创新活力。学校也将以本次获奖为新起点,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推动科创人才培养走深走实,激励更多深北莫学子投身科创,书写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