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知识科学文化节

首页 > 第二届知识科学文化节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SMBU

深北莫物理数学系成功举办“作为引力波来源和探测器的恒星”讲座

作者:物理数学系    发布时间:2024-11-01    阅读次数:

10月22日,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第三届知识科学文化节活动期间,物理数学系成功举办了题为“作为引力波来源和探测器的恒星”的讲座。物理数学系教师奥列格·波波夫, 一位在引力波、暗物质、暗能量、中微子质量问题等领域深耕并有丰富经验的科学家,在讲座中深入探讨了引力波的历史、性质及其科学意义,吸引了众多科学爱好者到场聆听。

在讲座中,波波夫首先回顾了引力波的历史,强调了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到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演变。牛顿在1687年提出的万有引力理论为天文学家提供了预测行星运动的工具,但这一理论在解释水星轨道时遇到了困难。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不仅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还首次预测了引力波的存在。波波夫介绍,引力波是由宇宙中巨大物体的加速运动所产生的时空涟漪,其传播不需要介质传递,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在谈到引力波的探测时,波波夫介绍了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的重要性。2015年,LIGO首次探测到来自双黑洞合并的引力波信号,这一里程碑式的发现验证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并为天文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波波夫解释道,引力波极其微弱,我们实际上是在测量它们在空间和时间中产生的扭曲(涟漪)。当这些扭曲到达我们的探测器时,它们小得令人难以置信,甚至比一个质子还要小,但通过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科学家们能够捕捉到这些微弱的信号,揭示了宇宙中的一些最剧烈事件。

波波夫还详细阐述了引力波的几种类型,包括连续引力波、紧凑双螺旋引力波、随机引力波和爆发引力波。他表示,连续引力波通常由单个旋转的大质量天体产生,如中子星,而紧凑双螺旋引力波则是由是由大质量和高密度的天体互相绕着彼此运行产生,如中子星-黑洞双天体系统。这些不同类型的引力波具有各自独特的信号特征,科学家们通过这些信号深入研究宇宙的演化过程。

此外,波波夫还提到未来的引力波探测计划,如欧洲的LISA计划(Laser Interferometer Space Antenna(激光干涉太空天线)),旨在扩大对低频引力波的探测能力。这将为研究如宇宙大爆炸等早期宇宙事件提供新的线索,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宇宙的起源和结构。

此次讲座,波波夫不仅分享了引力波的科学知识,还激发了在场听众对这一前沿科学领域的热情和思考。在讲座最后,在场听众就黑洞及宇宙起源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波波夫希望更多的人能参与到引力波的研究中,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贡献智慧。

关闭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大运新城国际大学园路1号

电话:0755-28323024

邮箱:info@smbu.edu.cn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版权所有 - 粤ICP备16056390号 - 粤公网安备4403070200252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