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上午,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深圳市罗湖区国贸大厦旋转餐厅邓公厅,开展了一场改革开放史现场教学活动,重温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学习改革开放史,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此次现场教学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袁晓江教授主讲,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教师和学生共30人参加。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期间,邓小平首先来到深圳,于1月20日上午参观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并在顶层的旋转餐厅发表了长达40多分钟的讲话,如今该厅已被命名为“邓公厅”。国贸大厦于1985年竣工,楼高160米,地面共50层,是当时国内第一高楼。建设者们采用先进的滑模工程技术,创造了3天一层楼的世界纪录,“深圳速度”自此闻名中外,成为深圳的象征。国贸大厦顶楼是旋转餐厅,转一圈约1小时,可以同时俯瞰深圳和香港两地。时任深圳市委书记李灏对照深圳总体规划图与窗外实景,向邓小平汇报深圳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情况。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成就,以及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强调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国贸大厦裙楼曾是深圳最繁华的商城,游人如织。邓小平乘观景电梯下到地面时,人群爆发出热烈掌声,高喊“小平,您好”,场面热烈感人。

如今的国贸大厦是深圳著名地标,是深圳历史文化名楼。以国贸大厦为中心的区域是罗湖人民南商圈,是原宝安县深圳镇的中心,更是深圳经济特区的起源之地,保留了大量近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遗迹,是适宜开展改革开放史现场教学的场所。
袁晓江在教学中阐述了南方谈话的背景、过程、要点和贡献,以及对青年学生的要求。南方谈话要点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内容涉及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市场经济、科学技术、精神文明、共同富裕等多方面内容。南方谈话有三大贡献。一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邓小平在深圳谈话的中心内容,也是南方谈话的中心内容。当时,改革开放处在不进则退的境地,南方谈话解决了改革开放几个关键问题,为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邓小平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二是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邓小平南方谈话第一次对市场经济作了公开论述,他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是坚定不移办好经济特区。邓小平说,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袁晓江介绍,自邓小平南方谈话以来,深圳的发展日新月异、翻天覆地。深圳用40多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这是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地区生产总值从1992年的317亿元增至2024年的3.6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实现了从落后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2012年12月8日,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深圳莲花山公园,指出:“我们来瞻仰邓小平铜像,就是要表明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深圳是中国最早实施改革开放的城市,也是影响最大、建设最好的经济特区。深圳的发展是中国改革的一个代表作,是中国奇迹,也是一个世界奇迹。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要通过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深圳正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青年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要不忘过去的路,走好未来的路,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肩负起青年学生的使命和任务。同学们身处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地点,聆听老师的讲授,看着窗外繁荣的景象,感慨万千。他们认为,这样的现场教学有冲击力和震撼力,是平常阅读材料难以企及的体验。

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韩雪娇表示:旋转餐厅缓缓转动,仿佛带我们回到了1992年南方谈话的现场。袁晓江教授声情并茂,娓娓道来,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历史与现实的生动对话。邓小平在这里谈到的“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的铿锵话语,仍然回荡在我们耳边。在邓公厅俯瞰今天的深圳和香港,仿佛感受到33年前邓小平对中国大地的深情凝望。敢闯敢干,敢为人先,实事求是的精神也不断激励着我们青年教师和莘莘学子,在新时代把握好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机遇。
2023级俄语专业学生胡明航表示:站在这座见证改革开放奇迹的建筑前,袁教授用生动的讲解串联起历史与现实,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深圳速度背后的奋斗精神。从建筑智慧到城市发展,从课堂理论到实地观察,这次沉浸式学习让我们真正理解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的含义。作为深北莫学子,我们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像袁教授教导的那样,用脚步丈量时代脉搏,以实践锤炼创新思维。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行走的课堂”,让知识在探索中生根发芽。
2024级化学专业学生陈佳感慨:国贸大厦在改革精神、建筑工艺等方面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处处体现着“敢为人先”的改革魄力,其影像和实物让我更加直观地体会到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蜕变为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这更是一座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大厦,其内部既有现代商业的流光溢彩,又有传统的中华元素,比如中式立柱和宫殿式穹顶等等。这也恰似深圳本身,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保持其开放与包容,不失人文温度。曾被邓小平赞许“一片兴旺”的土地,依然以其历史厚度与时代锐气吸引着人们驻足观望。
2024级金融科技专业学生袁逢谈道:在这次教学中,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切实感受到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所面临的压力。不论是国际形势的动荡,还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低潮,邓小平始终坚持以改革开放为中心,直面市场经济、改革开放这些敏感话题。他对深圳的嘱托——“再干快点”,饱含了对特区发展的殷切期盼,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理应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事业,要干快点,再快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