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北莫新闻

首页 > 深北莫新闻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SMBU

深北莫物理数学系成功举办知识科学文化节系列讲座,在数理之海,见学科万象

作者:物理数学系    审核: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5-11-05    阅读次数:

近日,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物理数学系在知识科学文化节期间成功举办系列科学讲座。讲座涵盖物理学、数学及其交叉学科的多个前沿领域,邀请了物理数学系多位资深教授与青年学者,为师生呈现了多场思想碰撞、内容丰富的学术盛宴。

前沿跨界:当物理撞上医学、人工智能

尤·安·科克沙罗夫教授主讲的三场俄语讲座,生动呈现了“物理+生命科学”的跨学科融合魅力。在《物理学与医学》主题讲座中,科克沙罗夫教授从物理原理解析医学成像、生物力学的底层逻辑,让“物理是医学的隐形骨架”这一观点具象化, 宏观地勾勒了物理学与医学这两个学科从古至今的紧密联系。他从经典的力学、光学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讲到近代的X射线、核磁共振成像(MRI)等革命性技术,阐述了物理原理如何成为医生“看清”人体内部、实现精准治疗的基础。让同学们理解了现代医学的每一次飞跃,背后往往都有物理学的强大支撑。

《磁生物学》与《磁性纳米粒子》两场讲座聚焦了磁场与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磁性纳米粒子在靶向药物、肿瘤治疗中的前沿应用,令在场听众直呼:“原来物理可以如此‘治愈’”!科克沙罗夫教授详细讲解了稳态磁场、交变磁场等不同形式的磁场与生物体(从细胞、组织到整个生物系统)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说明磁场可以影响离子的跨膜运输乃至某些大蛋白质的磁性取向,从而调控细胞的代谢、增殖与凋亡等生命过程。这些基础研究为磁疗、磁性药物靶向等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奥·伊·波波夫教授以英语讲授的《现代物理学中的神经网络》则带同学们走进“物理+人工智能”的前沿阵地——当神经网络成为解析复杂物理模型的工具,学科边界再次被打破。在讲座中,同学们了解到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助力物理学家处理复杂数据、优化实验设计、甚至探索新的物理规律。这一方向充分体现了“智能+物理”的融合趋势,为未来科研开辟了新路径。

经典焕新:数理历史与模型的深度回响

在经典数理领域,多位教授以全新视角解读知识的“时间线”与“应用面”,让传统学科内容焕发新活力。

尤·弗·萨多夫尼奇教授的《解析几何——从古希腊至今》,带领同学们穿越千年,勾勒了一幅宏大的解析几何发展史画卷。他从古希腊时期阿波罗尼奥斯的《圆锥曲线论》讲起,阐述了古典几何学纯粹从图形本身探究性质的特点及其局限性。讲座的核心部分聚焦于17世纪的笛卡尔与费马。萨多夫尼奇教授生动地解释了“坐标”这一革命性思想的诞生——如何通过引入坐标系,将抽象的几何图形转化为具体的代数方程,从而打通了几何与代数两大数学分支之间的壁垒。这一创举不仅解决了诸多古老的几何难题,更为微积分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最后,他将视野引向现代,简要介绍了解析几何在计算机图形学、机器人导航、广义相对论等前沿领域中的关键作用。他强调,解析几何的思想精髓,即“数形结合”,至今仍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探索世界、构建模型的核心工具之一,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数学本身。

奥·尤·切尔卡索夫教授的《最速降线问题:老问题的新视角》,则以一个具体的、历史上声名显赫的难题——“最速降线问题”作为切入点,带领同学们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思维探险。他首先重现了伯努利兄弟、牛顿、伽利略等数学大师在17世纪关于“在只考虑重力的情况下,何种曲线的路径下降最快”的智力竞赛,并揭示出答案是一条出乎当时人们意料的曲线——摆线(旋轮线)。讲座的精彩之处在于“新视角”部分,他并未止步于历史故事的讲述,而是进一步阐述了这一问题如何催生了数学的一个强大分支——变分法。同时,他还探讨了该问题在现代控制论、光学设计和交通工程中的全新应用,展示了经典数学问题永不褪色的生命力。这场讲座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一个优秀的数学问题,其价值不仅在于答案本身,更在于它所能开启的全新数学疆域。

在《应用多相介质力学模型提升核电站效能与石油采收率》讲座中,弗·耶·克罗什林教授则将力学模型的应用从实验室推向工业现场,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通过数学模型优化能源系统的运行效率。讲座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克罗什林教授提到,无论是核电站反应堆内的冷却剂循环,还是地下油藏中的原油流动,本质都是固、液、气等多相物质共存的复杂体系。理解并精确预测这些介质的行为,对于提升能源效率和安全生产至关重要。这场讲座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基础科学的理论模型并非“空中楼阁”,而是能够直接转化为生产力,驱动国家关键行业技术进步的强大引擎,这体现了基础科学研究对国家能源战略的支撑作用。

本次知识科学文化节系列讲座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物理与数学绝非课本上静止的公式,而是能够解锁未来、赋能千行百业的“万能钥匙”——它们既能跨界医疗,也能赋能AI,更能支撑工业命脉。物理数学系旨在通过丰富的讲座活动,以此激励同学们在自己的学业坐标系中,定位并探索属于个人的“兴趣奇点”。

关闭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大运新城国际大学园路1号

电话:0755-28323024

邮箱:info@smbu.edu.cn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版权所有 - 粤ICP备16056390号 - 粤公网安备4403070200252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