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至16日,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深北莫基础教育集团龙岗园山学校、附属实验中学,共同组织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主题调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以“行走的思政课”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相统一”的要求,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培养,建设一支“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郭正林、基础教育集团副总校长兼龙岗园山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冯景华,基础教育集团党支部书记焦玉萍带队,三校共34名教师参与,赴惠州等多个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思政教学调研。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校长李和章在本次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启航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此次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的生动践行,要在立德树人的教育活动中,加强师风师德建设。他表示,本次活动也是学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要准确把握全会对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将红色研学作为促进各学段思政课内容衔接、资源共享、育人协同的有效抓手。希望通过实地研学,切实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动能。

在为期两天的研习中,教师们先后走进叶挺故居、惠州博物馆“烽火文澜”专题展、东湖旅店和东江纵队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了一场沉浸式、互动式的思政实践教学。
在叶挺将军纪念园的参观学习中,教师们通过实地察看将军故居、观看历史陈列,深刻感悟“铁军精神”的丰富内涵。叶挺故居作为保存完好的客家传统民居,室内陈列了大量珍贵历史照片、文献资料与实物展品,生动展现了叶挺将军戎马一生的光辉历程。叶挺将军坚定的革命信仰与忠诚担当,是各学段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

惠州博物馆“烽火文澜”专题展中,教师们系统学习了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这一抗战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该展览通过丰富的图片、文献和实物资料,完整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危急关头成功营救大批文化界人士和民主人士的历史壮举。通过参观学习,教师们深刻认识到这段历史所展现的中国共产党的远见卓识和组织能力。教师们表示,要将这一生动案例融入各学段思政教学,通过讲述党保护文化血脉、凝聚民族力量的感人故事,增强师生对党的历史认同和情感认同。

东湖旅店作为文化名人大营救的重要站点,通过场景复原和多媒体技术,真实再现了文化名人秘密转移的惊险历程。教师们沉浸式体验了“营救之路”“转移惠州”“统一战线”三大展区,尤其对茅盾夫人烹制“风味鸡”等真实故事感触深刻。这样的现场教学打破了学段壁垒,实现了思政教育的“共情、共学、共育”。

在惠州东江纵队纪念馆总部,教师们重温了东江纵队英勇抗战的光辉历史,对华南地区革命斗争的艰苦卓绝有了更全面的认识。馆内展出包括《前进报》印刷机在内的百余件珍贵文物和历史照片,生动再现了东纵战士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程。教师们一致认为,东江纵队纪念馆作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丰富的史料资源和沉浸式展陈方式,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提供了优质平台。

本次红色文化教育活动,通过跨学段教师共研、实地互动教学,初步形成了“资源互通、内容衔接、育人协同”的思政教育一体化机制。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将充分利用优质平台,定期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学术研讨、经验交流、现场教学、红色教育和文化传承等活动,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向各学段有机衔接的育人体系转化,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