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北莫新闻

首页 > 深北莫新闻 > 深北莫人物 > 正文

深北莫人物

SMBU

吾校吾师 | 蒋梦晗:与国际学生“双向奔赴”,在育人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者: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5-09-08    阅读次数:

作为中俄两国元首达成重要共识创建的第一所中俄合作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发挥中俄教育合作重要平台纽带作用,融汇中俄优质教育资源,始终秉持“立德为本、文化为魂、学术为基、实践为源”的人才培养理念,精心构建“文化润育、科学教育、创新实践”三位一体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锚定建设独具特色的世界一流国际化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目标砥砺前行。

为积极弘扬教育家精神,学校推出“吾校吾师”专栏,通过讲述教师的育人故事,引导全体教师坚定“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将教育家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深北莫力量。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汉语中心高级讲师蒋梦晗,听听她的故事——

“成为一名国际汉语教师,或许最特别的体验,便是在迎来送往中,成为无数跨国追梦者中国故事的‘第一章’。在深北莫年均承担约700个的教学课时,意味着我工作中的很多时间都是与这些可爱的国际学生们一同度过的。三尺讲台之上,我们是师生,更是语言与文化双向交流的伙伴。我始终坚信,汉语教学不止于‘授业’,更在于‘育人’——用语言点亮他们看中国的眼睛,用关爱温暖他们在他乡的心灵。”入职四年的学校汉语中心高级讲师蒋梦晗说。

以赛促学,点燃学生自信之光

“学习一门新语言的挑战不仅在于语法和词汇,更在于建立表达的自信。”这是蒋梦晗在教学中最深的感悟之一。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办的《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征文大赛,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来华留学生赛事之一,蒋梦晗主动承担辅导任务,全力帮助学生挖掘潜力、展现自我。在辅导一名2019级的国际学生时,她注意到对方充满潜力,但却因害怕“写错”“写不好”而屡屡退缩。为帮学生克服胆怯,她与学生一起探讨选题、打磨细节,逐字逐句地修改文稿,同时持续不断地给予鼓励与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最终,该学生用生动的笔触,讲述了她在中国的动人故事,成功斩获比赛“特色奖”。在蒋梦晗看来,学生收获的远不止一个奖项,更是敢于用中文深入思考与表达的宝贵自信。

学生征文比赛获奖证书

实践为翼,在文化体验中感知中国

汉语中心为留学生们搭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平台,蒋梦晗积极参与其中,陪伴和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在多样活动中深化认知、提升能力。从激情澎湃的朗诵比赛,到活泼有趣的“中文秀”、静心体验的文化作品展,再到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观展览,一起策划、拍摄文化宣传视频——在每一次活动中,蒋梦晗都既是“组织者”也是“引导者”。她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生动实践,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观察和记录真实的中国,深化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蒋梦晗与参加第三届经典诵读大赛的留学生合影(右二)

蒋梦晗与留学生一起拍摄“云游深圳”视频(左五)

蒋梦晗与参加第二届中文秀晚会学生合影(右一)

学术引航,培育兼具深度与视野的青年人才

作为汉语言专业教师,蒋梦晗不仅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更注重培养他们的学术研究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她悉心指导专业本科生进行课题研究,引导他们从语言学习者向学术探究者迈进。同时,她进一步推动中外青年学术交流,在2023-2024学年,她成功指导5名中国学生完成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俄罗斯留学生外语学习态度和状况调查——与中国学生比较》,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学术合作与思想碰撞的平台。

202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证书

亦师亦友,做学生在他乡的温暖依靠

“远离家乡的国际学生,往往把老师当作在中国最信赖的人。”蒋梦晗始终以“温情”为底色,用行动践行这一理念。曾有一位国际学生初到中国时,因想家而情绪低落。察觉到这一情况后,蒋梦晗主动利用课后时间与学生沟通,听她倾诉,分享自己在他乡求学的经历,带学生感受校园的温暖。在她的持续关怀下,学生脸上笑容逐渐变多,成绩也突飞猛进。与留学生们的一份份超越国界的情谊,成为蒋梦晗育人工作中最为宝贵的收获。凭借在国际学生教育工作中的突出表现,2023年,她荣获“广东高校来华留学工作优秀个人”称号。

2023年广东高校来华留学工作“优秀个人”获奖证书

蒋梦晗与学生课后合照(右五)

蒋梦晗与学生课后合照(左三)

四载耕耘,春华秋实。看着一届届学生从中文的“门外汉”成长为知华、友华的青年才俊,蒋梦晗倍感欣慰与自豪。

从课堂教学到课外辅导,从赛事指导到学术引领,蒋梦晗在深北莫的育人沃土上,用语言搭建桥梁,用师爱承载梦想。她表示,未来将继续怀揣教育初心,在这片中俄文化交融的沃土上,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在成就学生的同时,共同成长为更好的教育者。

个人简介: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高级讲师、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包括国内语言学权威CSSCI期刊《中国语文》、语料库语言学SSCI期刊Corpus Linguistics and Linguistic Theory、词汇学SSCI期刊Metaphor and Symbol、汉语语言学SSCI期刊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语言学SSCI期刊Lingua、交叉学科SCI期刊PLOS ONE等。主持包括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教育部语合中心国际中文教育课题、广东省创新人才青年课题在内的多项省部级项目,以及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等。并担任国内外多个核心权威期刊及会议匿名审稿人。深圳市“鹏城孔雀计划”C档特聘岗位,2023年广东高校来华留学工作优秀个人,2024年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

关闭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大运新城国际大学园路1号

电话:0755-28323024

邮箱:info@smbu.edu.cn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版权所有 - 粤ICP备16056390号 - 粤公网安备4403070200252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