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至25日,第五届“深北莫-北理工-莫大”创新科技青年论坛暨机器智能研究生论坛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由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工程系、广东省智能感知与计算重点实验室承办,吸引了莫斯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及多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青年科研人员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学、三维重建与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展开深入交流。
本届论坛旨在进一步深化国际科技合作,进一步促进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与北京理工大学、莫斯科大学三校间的学术交流,同时,论坛积极加强与国内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系,构建跨区域、跨学科的学术合作网络,为青年科研人才搭建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推动三方及多方在尖端科技、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形成更紧密的战略协作。

AI生物信息学与AI人工智能安全专题研讨
10月23日下午,论坛依次举行了“AI+生物信息学”和“AI安全”两大主题研讨,聚焦人工智能在生命科学与安全防护领域的前沿应用。研讨汇集了多位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包括莫斯科大学博士后Anna Gribkova、Elizaveta Bogdanova,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副教授赵伟兵、詹朝惠、刘思岑,中山大学(深圳)副教授唐迪,大湾区大学助理教授余梓彤,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副教授陈斌以及中国电科集团高级工程师何耀斌博士。与会嘉宾围绕分子数据建模、医学图像分析、图神经网络安全检测、AI系统防护等多个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与技术实践,并就人工智能在促进生命健康与保障网络安全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了交流。

研究生论坛:青年科研力量崭露锋芒
10月24日,研究生论坛在学校图书馆一楼视听室举行,由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工程系主任贾云得教授与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吴心筱教授共同主持。研究生论坛聚焦多模态学习、视觉推理、三维重建、机器人导航、仿生机器人、金融序列数据预测以及开放环境下的零样本学习等前沿研究领域,汇聚了多位来自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的青年研究生,充分展现了青年科研力量的创新潜能。
在开幕致辞环节,贾云得寄语青年学生和青年教师:“科研之路,需要坚定的信念与持久的毅力,要甘于吃苦、勇于付出,并以为社会作贡献的初心作为前行动力;要面向真实任务、应对实际挑战、解决现实问题、搭建可落地的系统,做既有学术高度、又能服务社会的‘顶天立地’的科研。”



在论坛上,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生进行了多个专题报告。范啸猛带来《几何感知的多模态表示学习》的专题分享,提出在几何空间中优化多模态数据表征的新方法,提高跨模态任务性能;齐雅昀围绕《知识增强的视觉推理》进行报告,提出利用外部知识提升视觉场景推理能力,突破单模型语义推理瓶颈;郭一在题为《稀疏与动态输入下的室内三维神经重建》的报告中介绍了通过混合表示与时空建模,实现高保真室内场景重建的路径。黄贵宸的分享主题为《机器人自主导航:从草图到地图》,提出结合视觉与语义信息的智能导航框架,实现在未知环境的零样本操作。


陈旭聚焦《仿生人脸机器人面部表情呈现》,研发多自由度驱动的高仿真面部机器人,提升人机交互的自然度;章勇在《多模态学习在股票价格预测中的应用》的报告中提出整合多源信息与超图建模,以提升金融预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李祯围绕《开放环境下的知识迁移与零样本组合识别》提出全新组合学习框架,增强AI系统处理新概念的能力。
具身智能与人机交互专题研讨
10月25日,论坛聚焦三维重建与具身智能的最新研究成果,上午的专题讨论围绕机器人具身操作平台、三维交互系统等方向展开,由北京理工大学梁玮教授、高志副教授主持;下午的学术报告涵盖几何引导建模、空间智能、世界模型与基础模型等多个前沿方向,由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武玉伟副教授主持。论坛特别邀请来自国内顶尖高校的优秀科研人员,为与会师生带来了高水平的思想盛宴。

来自深圳大学的胡瑞珍教授以《几何引导的三维交互建模与生成》为题,讲述了融合传统几何算法与机器学习,提升三维角色与机器人交互的真实感;来自中山大学的郭裕兰教授以《面向空间智能的三维场景感知、理解与生成》为题,提出下一代空间智能系统的核心技术,包括可控三维生成与四维时空理解;来自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唐彦嵩教授围绕利用基于高斯泼溅的世界模型提升机器人操作的可扩展性的内容进行了题为《迈向通用具身操作》的报告;来自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杨萌林的报告题目为《Beyond Euclidean LLMs》,探讨非欧几里得几何在下一代基础模型构建中的必然性与优势。


为期三天的论坛活动主题鲜明、学术交流成果丰硕。论坛不仅加强了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与莫斯科大学之间的科研与人才培养合作,更为全球科研网络构建了新的纽带。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依托青年论坛平台,三校将继续开发面向国际前沿的科研项目,推动多领域交叉创新,为人类科技进步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