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第四届知识科学文化节开幕式在学校礼堂隆重举行。校长、党委副书记李和章,第一副校长、学术委员会主席谢尔盖・伊万琴科,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超峰,以及社会各界嘉宾齐聚现场,共同见证活动启幕。

仪式现场,激光光束精准投射至礼堂主屏幕,画面随光影流转渐次点亮。伴随全场共同倒数“5、4、3、2、1——启动!”,一场兼具科技感与沉浸感的启动环节圆满完成,标志着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第四届知识科学文化节正式拉开帷幕。

自2022年起,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联合北京理工大学、莫斯科大学共同举办知识科学文化节,围绕科学相关主题,精心策划并开展一系列分层次、分类别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专家讲座、艺术表演及科普教育活动,旨在打造一个融学术性、文化性与科普性于一体的国际化交流项目。历经三年发展,知识科学文化节已累计举办500余场活动,吸引了包括40余名中俄院士在内的300余名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线上线下参与人数突破60万人次。2024年10月,俄罗斯副总理德米特里·切尔内申科发来贺信,对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与殷切期望。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IEEE终身会士、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特聘教授、工程系首席科学家葛治中(Alex Kot)以《跨界而行:学术与人生探索》为题作第四届知识科学文化节首场学术报告,报告由工程系主任贾云得主持。

报告开篇,葛治中院士解释了“跨界而行”这一题目的由来:“高中毕业后我前往美国完成学业,之后迁居新加坡,如今来到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跨越不同国家的经历,与我的个人人生紧密相连,因此我希望通过这个话题,与大家分享我的思考。”

随后,葛治中院士娓娓道来其学术与人生旅程中的四个关键阶段:从香港出生、成长的经历谈起,他强调了早期生活对其坚韧品格的塑造;在美国温森斯大学与罗切斯特大学的求学过程中,他在导师朱经武的指导下,坚定了投身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志向;因缘际会前往新加坡后,他在南洋理工大学任教期间获得“杰出讲师奖”,并将研究方向从通信信号处理拓展至人工智能与安全领域,同时详细介绍了2012年成立的博云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技术应用、合作伙伴及科研项目;近年来,他看好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的发展前景,选择回国加盟,希望在此继续深耕教育事业。
结合自身经历,葛治中院士提炼出四点可借鉴的经验:一是秉持坚韧不拔的信念,做到永不放弃、永不言败;二是始终保持好奇心,他强调“有机会尝试新事物并将其应用于自身领域,是开展研究的核心动力”;三是提升适应力,保持开放的学习心态,随时做好调整研究方向的准备;四是树立全球思维,不断拓展国际视野,积极与俄罗斯等各国科学家开展合作,参与全球竞争,提升科研成果的国际影响力。

针对新生群体,葛治中院士还给出了具体建议。勇于创新。他以柯达因未持续研发数码相机而宣告破产为例,呼吁新生无论身处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还是非STEM领域,都需敢于突破常规、主动求变,方能在发展中立足;突破边界,勇敢逐梦。多接触不同文化与人群、多走出校园旅行,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发展中的障碍视作挑战,逐步迈出超越舒适区的步伐;在新环境中要敢于冒险。他以自己博士生的创业经历为例,鼓励新生保持自信,勇于尝试、敢于冒险;回馈社会。要学会分享知识,未来若成为导师需积极提供指导,主动贡献个人时间与专业技能。
最后,葛治中院士引用老子名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寄语全体新生:“希望大家以新生身份为起点,从每一步做起,在不断积累中成长,在稳步前行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