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6月18日,应化学系中方主任张东翔教授邀请,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周文辉博士到访化学系并作了题为《硼同位素的应用和需求及其研发生产》的学术报告。化学系多名师生参会,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交流活跃。

周文辉博士系统梳理了硼同位素(硼-10与硼-11)在核能、航天、半导体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关键作用。他从历史维度切入,回顾了硼同位素在原子弹研制、核潜艇动力以及第三代核电发展中的重大需求如何推动分离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生产,并比较了气体扩散法、化学交换精馏、低温精馏等主流工艺的优缺点与发展现状。
他还结合自身研究,重点介绍了高丰度硼-10酸的制备新方法、国内外硼同位素产能建设情况,以及我国当前在这一领域所面临的技术瓶颈与发展机遇。他强调,面对日益增长的国家战略与产业需求,实现高纯度硼材料自主可控亟需深化基础研究、突破核心分离技术。

周文辉博士2013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无机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长期从事硼同位素富集与核材料相关研究工作,曾主持多项重要课题,其“三氟化硼-10制备硼-10酸新方法”于2023年获中核集团科技创新二等奖。
报告结束后,周博士与在场师生就硼同位素分离中的工程放大问题、国内外技术差距及产学研转化路径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张东翔教授在总结中表示,此类前沿学术报告有效拓展了科研视野,为化学学科与国家级研究院所的持续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