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1 月 21 日,我校化学系中方主任张东翔教授参加了中国核学会研究堆与新堆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会前,张东翔教授专程拜访了本次大会副主席、中国核学会应用核技术研究院院长、我校化学系兼职教授李金英。李金英教授在核技术应用领域造诣深厚,于我校化学本科专业中文文凭创新创业(参观)实践课程的建设中肩负重任,当前正全力推进理论课内容组织与备课工作。此次会面,双方就课程建设细节与教学规划深入研讨,力求打造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的优质课程,为学生筑牢坚实专业基础,培育其创新实践能力,使其契合化学学科发展需求。


会上,四川天府创新能源研究院的彭先觉院士发表了题为《Z 箍缩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的前沿报告。报告聚焦于 Z 箍缩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这一核领域关键技术,全面阐述其发展脉络、核心原理、技术架构及创新突破。从 2001 年中物院启动 Z 箍缩聚变研究起,历经靶研究、混合堆研究等关键节点,至 2008 年正式提出 “Z 箍缩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Z-FFR)概念,再到如今完成大量理论与部分实验研究,即将迈入工程验证及演示阶段,展现出我国在该领域的不懈探索与卓越成就。其基本原理基于 Z 箍缩驱动聚变单元(中子源)与深次临界裂变包层(能量放大器)协同作用构建百万千瓦电站,各组件紧密配合、各司其职。聚变单元中 LTD 驱动器、聚变爆室与局部体点火靶、重频换靶机构有序运作,局部体点火靶在降低驱动器电流要求、保障工程可行性方面成效显著;深次临界裂变包层于燃料利用、安全保障、余热排出等技术环节创新突出,有力推动了能源堆技术发展。

在交流互动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核技术前沿热点展开热烈探讨。从核技术在医疗领域的精准诊疗应用,到核电产业的高效安全升级路径;从新型核材料的性能突破方向,到核物理基础研究的创新探索,多元视角碰撞出智慧火花,为核科学技术全方位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我校张东翔教授与同行分享了在核化学相关研究成果与教学实践经验,同时汲取各方先进理念与实践模式,拓宽学术视野,强化校际合作,提升我校在核领域的学术地位与行业影响力。
此次会议之行,化学系深度参与学术交流、合作洽谈与成果展示等活动,收获颇丰,有助于推动我校核相关领域教学与科研工作发展,为学科长远发展筑牢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