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至23日,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第四届计算地球物理研讨会在学校成功举办。本届研讨会由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主办,南方科技大学协办,Journal of Geophysics and Engineering、Earth Energy Science为支持期刊。研讨会延续前三届学术传统,聚焦计算地球物理领域前沿理论与技术创新,为国内外学者搭建起深度交流的高端学术平台。

来自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索伯列夫数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南方科技大学、中海油深圳分公司等数十家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的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鹏城,围绕地震波成像、全波形反演、人工智能与地球物理融合、岩石物理建模、地震灾害监测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碰撞学术思想,共商学科发展。
开幕式上,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校长李和章致辞,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致以热烈欢迎。他指出,当前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为深地探测、资源勘探难题提供了关键解决方案,学校计算数学与控制系近年来发展迅速,学校“中俄人工智能算法及其应用联合实验室”的建设,为中俄科技合作与新质生产力培育奠定了坚实基础,期待本次研讨会能推动计算数学与地球科学深度融合,为国家战略与地方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第一副校长谢尔盖·伊万琴科在致辞中表示,计算地球物理是中俄科技合作的重要领域,彰显出“科学无国界”的共识,祝愿研讨会成为两国学术合作的新起点。

本次研讨会设有80场学术报告,其中包括10场特邀报告与70场专题报告,全方位覆盖计算地球物理领域的前沿方向。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索伯列夫数学研究所谢尔盖・卡巴尼金院士,以及北京大学马坚伟、南方科技大学张剑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符力耘、同济大学耿建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胡祥云等10余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分别带来特邀报告,分享领域内最新研究成果,为参会者开拓学术视野。






分会场研讨环节,70场专题报告围绕OBN弹性波偏移、图神经网络地震层析成像、AI赋能勘探、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监测、岩石物理建模等细分方向展开。每场报告后均设置互动交流环节,专家学者针对研究难点与应用拓展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次论坛共80场学术报告,串联起计算地球物理全链条研究,为学科交叉融合提供丰富思路,助力参会者高效获取领域多元成果。





作为中俄合办高校,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始终深耕国际科研合作,以跨学科创新推动学科发展。本届计算地球物理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通过高密度、高质量的学术报告搭建起高效交流平台,更深化了计算数学与地球科学的交叉融合,进一步彰显学校在中俄科技合作中的桥梁作用。未来,学校将持续发挥中外合作办学优势与联合研究中心的科研支撑能力,汇聚全球智慧,助力计算地球物理领域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为地球科学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